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回复: 0

林曦|养好自己的元气,才能活出美丽人生

[复制链接]

290

主题

0

回帖

520

积分

认证VIP

积分
520
发表于 2023-9-22 16: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林曦水墨
  
  本文摘自:《元气满满的生活: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
  
  作者:林曦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导读
  
  脾这个系统,最重要的功能,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化”;用两个字来说,就是“运化”;用四个字来说,便是“化物升清”。
  
  今日分享林曦老师的养生心得,有关脾的保养,身体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好好照顾它。
  
  01
  
  为什么把脾叫作“妈妈”
  
  我们要聊的是在中医领域中很“红”、很重要的一位——五脏中的脾。中医里所说的心肝脾肺肾,是个能量运转系统,而不是单纯的器官本身。器官和系统,概念上会有交集,但在中医里,这个概念要大很多。(如果有兴趣,除了《黄帝内经》,也可以去读《黄庭经》,另外周楣声先生有本《黄庭经医疏》也很好,把“五脏藏神”的概念讲得很明白。)
  
  所以,我们应该把脾的功能理解为一个系统。所谓系统,便是需要有别的职能的配合与共同作用,所以我们也可以以心肾为切入点、以肝肺为切入点,等等,并非要独独夸大脾的作用。
  
  之所以说脾,是因为在五行中,脾居中土,处于一个中心枢纽的位置,以它作为切入点,会比较容易阐述,这也是从元代的《脾胃论》到清代的《四圣心源》中“一气周流”的角度,都以脾居中土这一点为切入。
  
  为了方便了解脾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给脾加一个称呼——“脾妈妈”。记住“脾妈妈”这个概念,可以明白很多事。
  
  将脾称为“妈妈”的原因是:脾主坤卦,厚德载物;脾为后天之本,它代表的是土地、养育、包容,木火金水最后都需要它做载体,我们的脏腑以它为主导,进行着协作。这个特性,真的和妈妈一样。另外,妈妈的某些缺点它也都有——爱操心,爱念叨,爱把你养肥,以及爱管人,这些都是脾的重要特质。
  
  脾这个系统,最重要的功能,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化”;用两个字来说,就是“运化”;用四个字来说,便是“化物升清”。
  
  化就是能量的转化,一个东西吃下去,脾的“化”的功能就是负责把好的能量挑选出来,送到身体各处储存。当然其中还涉及肝气推动、肺气肃降这些别的系统的配合,在这里先暂且不提。
  
  简单点说,如果脾的化物升清的功能失常了,就好像妈妈罢工了,家里就会混乱,反映在人的身上,就容易腹泻。现在很多人吃点凉的,喝点啤酒,吃点辣的,就容易拉肚子,这都是脾在抗议。
  
  更严重一些,就是所有的代谢疾病,比如糖尿病,也属于脾罢工的结果——能量不转化了,在身体原封不动地进出,吃什么,不经吸收就排出来。
  
  02
  
  脾的健康宣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听过齐秦的一首歌《爱情宣言》吗?其中有一句,“这是我的爱情宣言,我要告诉全世界”。我的健康宣言也是这样的,我可以大方地告诉全世界,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
  
  别让能量卡住“脾妈妈”
  
  每次这么说的时候,都能看到大家不解的表情,可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真的就是“脾妈妈”的心愿啊。脾主肉,“脾妈妈”就是管仓库的。家里的积蓄存粮都由妈妈来管,花多少、存多少也都由妈妈来决定,花的就是日常支出与消耗,存的就是万一供给不够的时候的备用金。
  
  人为什么要头脑简单?因为思虑是“脾妈妈”最主要的消耗。人为什么要四肢发达?因为“脾妈妈”的银子都存在了四肢,四肢粗壮一些,密度大一些,就是家有余粮,心里不慌。我们可以观察患代谢疾病的人的病变趋势,很多都是四肢会越来越细。
  
  《黄帝内经》上说,脾藏意,或者说,脾主思,都是指愿望、意图、目的等等,是从“君主之官”——心那儿得来的旨意。理想的状态中,脾是个负责分配资源的角色,比较像COO(首席运营官),一个组织如果没有一个灵魂人物制定方向和战略的话,运营的人就只能把每件事都当成大事,累得团团转,还费力不讨好。
  
  “脾妈妈”所管理的思虑系统,应该只有两个模式,一个叫放下模式,一个叫行动模式。“放下”当然就是指不再思虑挂碍,“行动”是直接把任务传输给负责使命必达的肝大人,能量就不会卡在“脾妈妈”这里。
  
  但我们的思虑系统常常就是卡在“放下”“行动”这两档模式之间,既无法放下,又不能行动。这样的状态久了,“脾妈妈”最为受损,因为她是一个管理全家日常运营的角色,是枢纽,枢纽最怕的便是堵住。堵住的外因,是多余的湿气;而内因,便是不放下也不行动。
  
  多思少虑,“脾妈妈”才健康
  
  来说说让“脾妈妈”受损的“思虑”。“思”字,看篆书。
  
  
  
  ▲“思”字,篆书。
  
  上面是个囟,下面是个心。囟就是小孩儿出生时,颅骨还没有完全闭合的天窗那个位置,就是靠近百会,接收天地信息的地方。
  
  也就是说,“思”是从脑到心同时接收信息,是感知,是被触发的一种状态。心一发令,“脾妈妈”就准备在生活各处搜集信息,信息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衍生出行动,此时这个“球”就传给了肝大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触着即转”的意思。有所思,是触着情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挖空心思,闷头苦想的一种状态。
  
  所以“思”不是一种主动的思考,而是一种纯净的空的状态,即为所思之物的自然出现,是心的自然映照。古人将其形容为镜子,说心似明镜台,映现而不留。这是非常节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需要练习的功夫,写字、静坐就是达到这种状态的最好途径。很多同学说,写字之后人觉得清爽了,正是这个原因。
  
  “虑”字是心上面盖了一个虎字头,与虎相伴,自然会恐惧。人基于恐惧,基于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心态做出的思考和行为,就是虑,也就是我们今天讲到的忧虑、焦虑。这种时刻紧张担心,觉得不论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事件统统都不在自己控制之中的状态,已经是很多人的一种不自觉常态。观察周围的妈妈们,真的都是凡事“先焦虑起来再说”。
  
  虽然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说,如果没有老虎,主人公不能活到最后,但是由恐惧来激发能量的代价太大了,所要付出的,是“脾妈妈”的库存能量。
  
  当“虑”成为一种主要的思维模式,“脾妈妈”就会处于极度消耗状态,“脾妈妈”越不健康,人就越焦虑;越焦虑,“脾妈妈”就越不健康。如此,一种恶性循环便形成了。
  
  是什么原因,让人从“思”转变到“虑”呢?还是“君主之官”——心被忽略了。“君主之官”的意志,也就是我们说的“人生蓝图”,是关于这一生,来到世界上,我们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趟旅程如何才能值回票价。这些核心的问题被回避后,“君主之官”就罢工退隐了,没了它的指引,“脾妈妈”就开始承担和担心这一切,就像人出门没有了导航,很费劲,也很担忧。
  
  总结一下,思是一种像镜子一样映现万物、全然通畅的节能模式,而这样一种简单的状态,恰是行动力的来源。虑是一种用得失权衡、以防患为主要状态的高耗能模式。紧张、焦虑、不放松、缺乏执行力,是从内部对“脾妈妈”最大的伤害。
  
  所以可以提醒自己想想看,自己在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想清楚了,再看看如何转化成行动,一件一件地执行。如果不能,就放下。担心和焦虑,除了让能量堵在“脾妈妈”这个枢纽上,真是什么忙都帮不上。
  
  03
  
  我该吃点什么——不论贵贱,适合最重要
  
  我常常会收到大家提出的关于美容养生的很多问题:皮肤怎么保养能更好?气色怎么可以更好?脸上怎么不长包?头发怎么才不出油?怎么治脱发?怎么健身、减肥?以及最普遍的——该吃啥保养品?
  
  我认真地想过后,发现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指向一点——“脾妈妈”的功能要强大,不然越吃身体的代谢负担便越重。如果不确定自己能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能量且对症准确的话,不如就吃得单纯干净一点。
  
  我们总奢望吃进身体里的东西会自动和我们合为一体,这其实是幻想。燕窝人参或者青菜馒头,不论贵贱,都有两种可能,变成能量,或变成垃圾——代谢掉是能量,代谢不掉是垃圾。
  
  所以对“脾妈妈”的代谢状态进行评估,比吃什么重要太多了,或者说,这应该是我们决定吃什么的前提条件。食物的好是食物本身的好,没有“脾妈妈”的运化和能量利用,食物再好和自己也没有关系。
  
  但“脾妈妈”会任劳任怨地努力代谢我们吃进去的东西。理论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多余的储备转化成能量,然后垃圾被快速地清理出去;另一种是吃进去的能量大于“脾妈妈”能承受运化的能量,就全部或部分变成垃圾,停在身体里。这些垃圾,就是我们常说的“湿”,严谨一点,还有另外两种——“饮”和“痰”。
  
  “痰”“饮”“湿”其实都是一种东西,说成三样,是因为它们作为水液的黏稠清稀程度不同:“湿”最清,“痰”最稠,“饮”居其中。它们本来是要被转化成能量的,但“脾妈妈”累得动不了了,就好像一个家里没有人清理打扫,四处都是垃圾。
  
  最初,身体里的动能被湿气裹住,形成了阻力。本来肝大人使命必达的动能应该像钟摆一样,是一刻不停地往前走的,但阻力上来了,这就跟发动机在转动,但车不往前走一样,于是就会更用力地踩油门,这样一来,在原地的热能聚集得反而越来越多。所以,身体里的湿气留得久了,就会有伴随湿所生的热。湿热熏蒸,就会口臭,头发油。
  
  就连毛孔大这类问题,都是“脾妈妈”上达清气于面的功能彻底失灵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好皮肤和好血色,自然就更无法实现。
  
  而且“痰”“饮”“湿”存在于身体哪里都不是好事,表现在脸上呈现的是皮肤出油和长包,表现在头上是油头或脱发,表现在肚子里会导致便秘和腹泻,在皮下就变成脂肪瘤等等。
  
  所以身和心,都不能贪图聚集,要让能量流动。杂物和垃圾少一些会比较好。
  
  为什么要减少思虑?就是希望给“脾妈妈”减负,好让她腾出手来,去好好运化,代谢能量。她已经够忙了,再有思虑,会让她过负。可以感受一下,我们一有了心事,吃饭就立刻不香了。同一间餐厅,自己享受着吃和想着事儿吃,是完全不同的状况。
  
  看现在的人,把补品一把一把地吃下去,这也许可以安慰自己,希望用各种补品来偿还自己对身体不够好的债务。愿望是好的,但如果“脾妈妈”能量不够的话,产生垃圾,还要花很大的代价去搬运它们,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所以,我们只能先处理好和“脾妈妈”的关系,孝顺好她,让她开心,让她轻松地工作。核心的部分处理好了,剩下的问题就都会自然解决。
  
  04
  
  可以这样吃
  
  说到养生,大家很容易说:你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办,可以吗?
  
  其实基本的要点很简单:少吃生冷,注意保暖,早睡,吃饱,少想事儿,不焦虑,不生气。但好像要做到,很难。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知道得多一些,好判断代价。我们在生活中买各种东西,都会衡量价格,但从来无视“脾妈妈”的工作和花费的能量,好像这从来都是免费的。如果知道了“脾妈妈”的工作状态,那么这个视角,也应该有所改变了。
  
  在前文中,作为基本的背景,“脾妈妈”的权威地位和重要性,我们应该已经有点概念了,那么可以进一步,具体到“吃喝拉撒睡”,从生活的一些基本功能和需求来说说。
  
  大家最容易关心的,就是“吃点什么”这个话题。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坚定地认为,养生一定需要进补,可是环顾周围,我们的问题往往都不是缺啥,而是被“堵”住了。
  
  有时候,着急地补这补那,觉得买回来的神奇小瓶子里装着一些仙丹,只要吃了就能够一劳永逸,过去瞎折腾的后果都能一笔勾销。不得不说,想要真的理解中医养生,就先要把进补等于养生这件事从固有观念里面拿出去——好好吃三餐,规律清淡,就是最好的补益。
  
  我不大相信包装好的饮食补充剂,包括各种胶原蛋白、美白食品,总是不如自己买来看得见的食物值得信赖。不明所以的成分,有时真的就是安慰剂的效果。(当然现代医学双盲实验里的安慰剂,也确实证明了心理作用的重要性。)
  
  从前,药都叫“毒药”,所谓毒,就是偏性,以药的偏性,来纠正人的失衡,相互作用,其结果是为了达到平衡。而在没有辨证的前提下,人长期乱吃一种东西,平衡就会被打破,就容易吃出问题来。
  
  中医其实没有那么关心一种食物绝对的成分,它比较关心的是,一个东西吃下去,为什么你有事,他没事,也就是个体运化的差异。
  
  今天,我们很容易就走进唯成分论的怪圈里,比如这个食物含什么,所以多吃好,那个又含什么,所以吃了不好,而且这些好坏往往都是听来的,不但将它们独立于整体来看待了,还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基本观察和感受。如果是这样,就很难吃得“有效”,获得适宜的补益。
  
  比如你吃一块水果没事,但是如果血糖高的人,吃一口就可能有事,重点不在食物的绝对好与坏,而在于这个时候,你的“脾妈妈”是否能运化。
  
  下面分享有关吃饭的几条心得:
  
  ① 要吃好
  
  所谓吃好就是食物干净、应季,食材方面讲究点。少吃那些直观上很难判断食材或食材来路可疑的食物。
  
  ② 少一点,好一点
  
  在不饿肚子的前提下,不要吃撑。要么不吃,要么就吃撑,对“脾妈妈”的伤害很大。
  
  在食物品质和食物的花费上,可以多一些预算,很多女生买化妆品很大方,但吃饭就凑合,我觉得不划算,吃得品质好一点,身体通透饱足,就不用买那么多粉底了。
  
  ③ 尽量少吃生冷
  
  尤其是夏天,大家容易放开吃冷饮冰棍儿,但脾胃到了夏天最怕生冷。冬天的时候,外面天凉,但地底下是热的,井水是不凉的;夏天外头热,但地底下是凉的,井水是凉的。身体也如是。
  
  温度是现代人不够重视的一个领域,温湿度其实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这个环境决定了成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形态存在,比如当我们在强调基因的遗传特征的时候,同时也要非常重视诱导基因发挥作用的环境。
  
  ④ 减少辛辣刺激
  
  脾虚的人往往需要辛辣油炸类食物的刺激才觉得有胃口,但是辛辣刺激带来的胃火又会伤阴,导致恶性循环。
  
  ⑤ 合理搭配
  
  正常的一餐,有米饭、绿色蔬菜、肉类或鱼、根茎类蔬菜,就是很好的搭配了。饮食应该规律清淡,至少在比例上,清淡的食物要占得多一些,可能很多人觉得无趣,但也要想一想,凡事皆有代价。
  
  ⑥ 注意吃水果的量
  
  一说到水果可以不吃或者少吃,很多人就容易急。这不是说吃水果不好,是“脾妈妈”对这种生冷东西不一定化得掉,所以尝尝鲜即可,而不是大量摄入当饭吃。
  
  关于水果,我身边有两类情况,一类是老人家,经历过困难年代,总觉得水果是好东西,能补充营养、维生素,不吃就不好,但其实这些营养成分,蔬菜、米饭等食物里也是有的。
  
  另一类是爱吃水果的人,大家现在睡得少,吃得辛辣,有虚火,就容易想吃水果,觉得每天没有吃到水果就难受。女生也觉得吃水果美容,所以晚饭就用水果代替了,或者早饭里也是一堆水果,从中医角度来说,这也许并不那么“健康”。
  
  我从小就不爱吃水果,等长大后学习了一些中医知识,有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就吃得更少了。朋友会送一些,会吃一点尝个鲜,更多时候都被我做成糖水或者甜品。好像也没有因此皮肤不好或营养不良,但这是个人经验,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⑦ 甜食要适量
  
  甜味是振奋“脾妈妈”的,但是也不宜过度,多了也伤脾。中国人的智慧里没有单纯的好和坏,适合是最重要的,火候与度的把握就是功夫。
  
  05
  
  身体的通与不通:喝水的小讲究
  
  脾不喜欢湿,所以健脾的路数都是行气燥湿、温阳化湿的。当然也有滋阴,让浓缩的痰湿回到流通状态。“痰”“饮”“湿”都不好处理,简而言之,身体用两个状态区分的话,就是通和不通。
  
  “通”就是新陈代谢正常有节奏地进行,好的留下转化,垃圾及时排出,身体的气血运行周流,把能量、营养带到全身,同时把全身的问题一一清理,也就是一种自体平衡的状态。自我疗愈和清洁都是身体智慧的一部分,不需妄加干预,人一进入细节干预,经常都是帮“脾妈妈”的倒忙。
  
  推动运化的“脾妈妈”是枢纽。所谓枢纽,就是所有的流程基本上都会汇总过来,然后再由她分发的一个角色。当有湿气包裹住她,就会令她的枢纽功能减速或停滞,大家可以想象大规模延误的机场。
  
  “痰”“饮”“湿”这种不同程度的减速拖累,打乱了“脾妈妈”的节奏,当然也影响后续的所有流程。所以脾胃一旦不好,四周的心肝肺肾都会受影响,这是个必然的恶性循环。
  
  湿和寒是一组共生关系。寒了就会导致热能不够,水分进入体内就不能蒸化,就变成湿。湿寒阻碍了正常的气机流动,但动能还在,就像车子不能往前开,但油门还在踩。开车的朋友都理解,城市里堵车的时候发动机低速运转是最毁车的,汽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很多废物。
  
  稍有时间车就需要去高速上好好跑跑,人也一样。“脾妈妈”被阻碍了,废物不流通,于是变成湿热。湿热处理起来就很纠缠,因为情况又复杂了点,所以寒热很难分开讲,只是时间上的不同阶段而已。
  
  现代人的外感受凉状态几乎是持续的,容易受寒本身就是阳虚的表现,就是身体自身的热能不够,防御的卫气表虚了。当然最麻烦的就是饮食的寒凉,因为它越过皮肤直接进入了脾胃消化系统。
  
  下面分享喝水的五条常识:
  
  ① 少量多次喝热水、温水
  
  少量多次喝热水、温水,不要喝冰水,帮“脾妈妈”节约点阳气和能量。不要一次喝过多的水,要给“脾妈妈”时间来运化水湿。
  
  不要简单粗暴地执行一天八杯水的说法。如果不渴,不要使劲灌。
  
  古代养生曾以喝水少为要,不想喝一定有不想喝的原因。渴与不渴,是《伤寒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判断,是人与病邪的时间位置关系的动态指标,所以对自己特别想喝水和特别不想喝水的异常情况都要留意。
  
  常见的情况是觉得很渴,需要不停喝水的,好像在烧干锅;也有觉得渴,又喝不了几口的,便是水湿停滞;还有不渴、少喝也没事的,具体情况不一,细讲起来会很长。
  
  如何喝和如何排出去,还有配合的关系,水分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不论中医还是西医的理解,都是一个吸收代谢的过程,不停留或停留过久都不太好。水分在体内不停留会导致脱水,停留太久则会停饮水肿。如果一喝水就上厕所,或一天也不怎么小便,都需要留意。
  
  ② 饮料不能代替水
  
  除了水,大家都很爱喝茶、咖啡、果汁,等等,但是这些都不能代替水。从比例上来说,喝水要多于喝其他饮料。胃寒脾湿的情况在人群里很常见,尤其是女生,偏寒的茶要少喝一些,和水果一样,尝鲜就好。
  
  至于咖啡,豆子和树叶,从中药性味归经的角度来说,还是区别很大的,记住咖啡振奋提神的能量,不是咖啡的能量,而是你自己的能量,它只是起到了调动的作用。
  
  ③ 多喝汤水
  
  多进点汤汤水水,没事给自己煮个汤喝,煮点粥、熬个汤水都不错,但是如果湿气重,就要多吃些干饭。
  
  ④ 不机械地执着于早起一杯水
  
  不要机械执着地早上一起床,就一定要灌一杯水下去。我早上起来,一般先看一眼自己的舌头。
  
  如果前一天水喝多了,又比较累,阳气不太够,舌头偏胖和湿一点,就会少喝点水,运动一下,振奋一下阳气。
  
  舌头回到正常状态了,才开始多喝点水。大多数时候我都不怎么渴,一天的下午,休息的间隙会喝点茶、闻闻香,那大概是我一天中喝水比较多的时候,闻香又能行气,可以帮助“脾妈妈”化湿。
  
  ⑤ 关于脸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大家早上起来脸肿了,从来都说是水喝多了,而不知道是自己阳气有点不够。如果有四肢、面部水肿,以及肚子、四肢胀满这些问题,第一个要想到“脾妈妈”,“脾妈妈”这个枢纽,运化水湿的功能有了问题,会有很直接的表现。
  
  总之要多多关注自己的感觉,而不是要么不喝水,要么就喝一肚子水。最后可以记住一个日常喝水的“要诀”:喝热水,一次三小口。
  
  06
  
  好好睡觉
  
  养生是个说不完的话题,但它终究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行动了才会有实际效果的事。有很多同学告诉我,穿袜子、保持微微发热的体感、不吃生冷东西之后,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这样的反馈,真的会让人觉得开心。
  
  养生也不是一个可以功利求得一时见效的事,日积月累,慢慢地发现种种益处的感觉比较好,也比较持久。总的来说,养生是个习惯,是个对自己好的过程,自己都不心疼自己,如何期待别人来关心我们呢。
  
  至于有人说,没时间养生,那就是个优先级的问题了。今天我们用身体作为代价换来的,将来说不定都要为了健康支付出去,最终,我们所努力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更有品质。
  
  说到生活的品质,就必须说到最基础的品质——睡眠。睡觉是比吃饭更重要的能量来源。
  
  大多数现代人都是缺少睡眠的,睡眠缺失是很多健康问题的根源,也是身体不够健康的结果。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好,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醒之后还觉得疲乏,这六点基本都跟“脾妈妈”有关。
  
  睡眠不好肯定脾虚,脾虚之后,睡眠就会成为问题。这样就变成了一个鸡生蛋和蛋生鸡的话题:到底是脾虚导致了睡眠不好,还是睡眠不好导致了脾虚。
  
  在出现具体问题的时候,需要具体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脾属太阴,“脾妈妈”的充电模式是靠睡眠,靠月亮的能量完成更新。用中医的话说,没有在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大脑没有彻底休息,那么阳气无法敛藏,就不能化阴生血,身体这个机器就得不到该有的保养和能量储备,长期下去,人就会加速衰老。
  
  身体的保护原则是牺牲末梢保内脏,被牺牲掉的往往都是我们在美的层面比较在意的头发、皮肤等。当土壤、树根出了问题,首先被牺牲掉的肯定是花朵。
  
  所以,每次说到怎么保养皮肤,用什么护肤品抹脸的时候,我的统一答案都是,好好睡觉,好好吃饭,不要着凉,不要生气。这些才是根本。
  
  睡觉也是个细讲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希望未来可以从经典、从案例等角度,讲得更系统、细致,这里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操作信息,给大家参考。
  
  ① 睡眠质量不高,建议多睡一会儿
  
  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有关,如果是高质量的睡眠,七到八小时就够了;如果睡眠质量不高,可能的话,建议多睡一会儿。
  
  ② 睡饱——睁眼后想从床上蹦起来
  
  如果家里有三四岁的小朋友,他们早上起床时的样子,就是无论怎么按回床上去,都不能再睡了,双眼放光,皮肤红润饱满,那个状态就是睡好了(眼睛是否有神,其实是衡量人的能量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早上起来看看自己的眼睛,就知道睡饱了没有)。
  
  ③ 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
  
  什么时间睡很重要,原则上晚上11点以前一定要去睡觉。可以设一个晚上9点半的闹钟,到这个点儿的时候,就应该慢慢往睡觉的那个方向转移了。睡前静坐对心神的安宁很有帮助,或者听会儿音乐,看会儿书,不要看太刺激的电影。
  
  ④ 晚上少吃,尽量不吃消夜
  
  胃不和则寝不安,中医治疗睡眠不好的症状,很多都是从脾胃入手。小朋友晚上吃多了,睡得就肯定不踏实,大人也一样。晚饭一定要吃好消化的,不要吃辛辣的或发物,最好就别吃姜了(这是在没有外感症状,不需以姜入药的前提下,那时候姜所针对的是人体中的病症),以前说“晚上吃姜如刀枪”的意思,就是晚上气血应该收敛了,再发散,会直接导致睡眠不好,也容易多梦。
  
  ⑤ 气顺才能睡得好
  
  如果发现脾气开始不好,没有耐心,对看不顺眼的人和事变得忍耐度很低,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睡眠情况了。气不顺就会睡不好,睡不好也会气不顺。压力和睡眠、消化系统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
  
  ⑥ 如果缺觉,找机会好好补起来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要找专门的时间一次把电充足。这就和电器一样,放电干净后再充满电的电器寿命比较长。所以如果缺觉,假期的时候不要忙着出门逛景点,找机会在家好好补觉。把觉睡足、睡够了,醒来会觉得世界特别美好。
  
  当然完全靠睡也不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让四肢劳顿和大脑休息,也是促进睡眠的不二法宝,脑力劳动者的失眠问题都可以在体力劳动这个方向得到疗愈。
  
  另外,睡不好或者偶尔熬夜了,就要另一天早睡补回来。养生是个节奏问题,从每周五天晚睡,到每周只有一天晚睡,循序渐进,不要因为自己暂时不能做到,反而白白添了很多烦恼。
  
  ⑦ 先从让自己早起开始
  
  早起才能早睡,改作息时间和倒时差的道理一样,先从早起开始。
  
  每天早上都10点、11点才起床,到了晚上自然睡不着。这做起来可能很难,但是也确实没有其他办法。不管什么样的原因和多么重要的理由,都不建议占用晚上11点之后的黄金睡眠时间。不过可以无限早起。
  
  当你清楚意识到作息习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的时候,也会有所警醒吧。尽量早起,慢慢改变习惯,会发现人的精神状态会有很本质的改善。
  
  ⑧ 睡眠也需要能量的支持
  
  睡眠也是需要能量支持的,人的能量越足就会睡得越好。人越累,尤其是心力消耗型的累,会出现一边困一边又亢奋得睡不着的状态,很折磨人。可以多喝米汤这样滋养的汤水,平时吃得健康一点好一点,饮食的能量对睡眠也是有直接帮助的。
  
  ⑨ 做“放下”的训练
  
  多数人都会因为心里有事而睡不好,这就需要做“放下”的训练了,而且可能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放下,而不是一个“要放下”的情绪。如果天天苛责自己,基本上只会带来更大的情绪。静坐、写字都是帮人专注、放下的好方法。
  
  ⑩ 注意经常在某个固定时间段醒的现象
  
  如果长期,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规律地到某个时间段就醒,比如夜里3点、4点、5点,是值得注意的现象,可以去查一查经络循行流注的时间。
  
  11. 照顾好你的颈椎
  
  浅眠、睡不实也有可能是颈椎的问题。颈椎不好,压迫神经血管,大脑供血不足,也会非常直接地影响睡眠质量。要用正确的姿势使用手机和电脑,包括写字也是。随时提醒自己放松斜方肌和两侧颈部肌肉,包括肩膀。用一定的体育运动加强后背的力量,可以改善颈椎问题。
  
  选择优质的枕头和床垫,是很值得的投资,想想,我们一生要花多少时间睡在上面?
  
  所以,让“脾妈妈”舒坦,就是对身体最重要的照顾。养好我们自己的元气,才能活出兴致勃勃的美丽人生。
  
  - END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居派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GMT+8, 2024-12-28 19:40 , Processed in 0.14554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